首页 > 最新推送 > 水产养殖

冬季养鱼注意这几点,让鱼种安全越冬!

冬季气温降低,水温也低,鱼类活动少,摄食力减少等特点,很多养殖户开始输入冬季鱼类养殖管理,导致鱼越冬死亡率上升,经济效益不如人意。


鱼种能够安全越冬与池塘的条件、鱼体本身的健康以及池塘管理密不可分,下面总结各种冬季养鱼的注意事项,方便养殖户学习,提高鱼种成活率,使其能够安全越冬。


1、清塘处理


经历了整个养殖周期,池塘底部容易恶化,容易导致有毒有害物质增加,造成水体污染,所以冬季养殖池塘清除过多的淤泥,能够显著提高鱼类的成活率,生长速度,产量和效益。清除淤泥之后将池塘暴晒10天以上,并且使用聚维酮碘全池泼洒消毒杀菌,给鱼类创造一个良好的越冬环境。


2、注意加水


由于冬季降雨量减少,水位相对比较低,所以池塘水位应该保持在1.8m以上,当水位过低时应该加注新水,但是切勿一次注水不可过多加注,以免引起池塘水温变化过大,引起鱼体强烈应激反应。


3、控制养殖密度


在越冬期间,养殖密度过大,就会造成水体溶氧不足,同时也会引起鱼病。但是密度过小也会造成资源浪费,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放养合适的数量,搭配合理的比例。


4、防治疾病


冬季鱼病防治一定要多加重视,一旦鱼体带病过冬,开春之后就很容易爆发鱼瘟。在冬季做好冬季鱼病的防治。


所以在冬季养殖过程中一定不可忽视管理工作,及时查看鱼类活动状况,冬季太阳光照弱,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弱,造成水体环境溶氧不足,所以要防止鱼类冬季缺氧,在气温较高时,根据实际情况开动增氧机,少量投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现总结如下八点,以及疾病防治:

      一、鱼种,早放养鱼种,可使鱼提早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提早吃食,提早生长,相对延长了生长期。一般从冬至到立春是放养鱼种的最好时期。投放鱼种应选择在温度不太低的晴天进行。


  二、防冻害寒冷的冬天常常使越冬的鱼种受到冻害,可采取如下4种方法来避冷增温:1、设障避风。在鱼塘北边用木棍打桩围上编织袋或稻草,设置人工屏障来抵挡北风。2、烟熏制暖。白天北风呼啸是夜晚有霜冻的前兆,可将湿稻草、柴禾堆放在鱼塘岸边生火熏烟来制造暖气,减弱霜冻程度。3、投放水草。冬季往鱼塘投放一定数量的水草,让鱼在草丛中取暖驱寒。4、注水增温。在气温较高的晴天午后将经日晒升温的浅塘水注入鱼塘。


  三、不要傍晚冲水若白天发现鱼浮头,不可傍晚冲注新水。因傍晚时水体中的溶氧已很少,尤其是底部水层,已呈缺氧状态,傍晚冲水会导致上下水层混合,使全池缺氧,对鱼造成危害。


  四、鱼种消毒和免疫鱼种下塘时应进行药物浸泡消毒,时间为5~10分钟。给草鱼等鱼种注射疫苗效果较好。


  五、不要施有机肥为培肥水质,需往鱼塘内施肥,但忌施有机肥。因有机肥会消耗溶氧,使塘内缺氧。有机肥还会分解产生硫化氢、氨等对鱼有毒害、使池水恶化的产物。


  六、防止泛塘正常情况下,进入冬季后,泛塘的现象明显减少。但是,肥水池塘、深水池塘和网箱养殖的鱼,常因管理疏忽而发生冬季缺氧浮头,甚至死亡。养殖户要经常巡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七、忌开增氧机冬季鱼塘用增氧机增氧不科学。因为开动增氧机鱼会受到惊吓,在水中乱游,体内仅有的能量和水中本来就不多的氧气,会被加速消耗掉,致使鱼体质愈来愈弱,渐趋死亡。

1.jpg

2.jpg

  八、提早防病鱼越过冬期间,长期处于饥饿状态,会造成生长停滞、疾病增多,其中最易患水霉病。冬季里,对鱼病应及时诊断,对症下药,不可晚治,以防死鱼。


冻伤:当水温降低到1°C后,鱼类开始进入麻痹状态,当水温降到零下3°C之后,草鱼、鲢鱼、鳙鱼受冻而死,所以在严冬来临之前,加深水位,做好防寒保温工作。


应激:鱼类是变温动物,在人为用药,换水,天气剧烈变化,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时极易造成大量死亡,这时候抗应激就尤为重要,在冬季恶劣天气之前用“安稳”泼洒预防,大大减少疾病的发生以及大面积死亡风险。


水霉病:当鱼种在捕捞时出现机械损伤,即有可能感染水霉真菌,造成水霉病。


竖鳞病:病鱼体表和鳃部大量分泌黏液,形成灰色薄膜状,造成鱼类因呼吸困难而死亡。

3.jpg

相关推荐

{{ item.title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