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推送 > 水产养殖

黄颡鱼烂身问题怎么办!

1.jpg

黄颡鱼,作为一种无鳞鱼类,在养殖过程中特别容易出现烂身病。该病是一种以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为特征的传染性疫病,主要危害1龄以下的鱼类。该病潜伏期长,从感染到发病死亡需要15-20天。如果发病,应及时治疗,治疗越早,治愈率越高。

黄颡鱼“烂身”发病症状

发病初期症状,病鱼通常游水,局部皮肤呈马鞍状,发白、浅表性溃烂,严重时全身皮肤溃疡,有的肌肉也发生严重溃烂,胸鳍和背鳍基部发红、溃烂,部分病鱼继发感染败血症后腹部膨大,尾鳍溃烂,下颌和腹部发红,病鱼摄食量减少。因为发病时水质都比较恶化如亚硝酸盐超标,所以一般此时又极容易造成亚硝酸盐中毒。

黄颡鱼“烂身”的发病特点

1、从苗种到成鱼皆可发病,一般2-3两的鱼最容易出现。

2、发病死亡率很高,死亡量大,开始每天死亡几条,不控制可能几天就会发展到每天死亡上千尾甚至上万尾。

3、常见于密度大,投料猛,有机质多的池塘,特别是氨氮或者亚硝酸盐较高的池塘更容易爆发。

4、喜欢乱用药,特别是消毒和杀虫的,药品使用频繁,水质被破坏恶化严重的池塘也容易爆发。

5、长期不清塘,池塘老化、底质差的池塘也容易爆发该病。

黄颡鱼“烂身”,养殖户需要坚持“防大于治”,做好平时预防、水体消毒、底质改良以及投喂等管理,避免发生病害影响养殖效益。

1、控制放养密度

容量是有一定限度的,根据自身池塘条件和管理水平,合理控制好密度。盲目增大放养数量也容易在高温期引起缺氧的情况,导致黄颡鱼免疫力低下,更容易发病。

2、保持良好的水质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到了养殖中后期,各种养殖鱼类的摄食量和排泄量都很大,水质极易恶化,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必须加强水质管理,适时调节水质。

3、避免寄生虫的感染

从烂身病的病因可以看出,外伤是造成鱼类烂身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外伤除了拦网、运输等操作可以引起外,还有车轮虫、斜管虫等寄生虫的感染也可引起,因此在养殖过程中,控制好寄生虫的感染,减少外伤,避免烂身病病原的入侵

4、定期进行保健

当前高密度集中化养殖,一方面带来水质的恶化,一方面增加了动物机体的易感性,要减少疾病的发生,必须做好内、外保健两方面的工作,定期采用改底、调水、培菌,同时投喂定期,提高鱼体的代谢能力和抗病力。

2.jpg

相关推荐

{{ item.title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