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推送 > 水产养殖

端午过后,虾蟹塘如何管理

端午节刚过,我国南方强降水过程频繁,北方气温进一步上升,水产动物也正在接受着酷暑的考验。在养殖动物进入生长黄金期的同时,养殖水体中的各类细菌、寄生虫滋生繁衍加快,容易造成养殖池塘水质恶化及一些水生动物疾病爆发。特别是受新冠疫情影响,压塘问题尚未完全解决,造成养殖密度过高,增加发病风险。

水产养殖提倡:“防重于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观点。不可等到疾病爆发时才去治疗,应提前调节好水质、底质、保护好肝肠。





池塘管理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1
补碳补菌:

现阶段,气温变化幅度大,加之昼夜温差大,容易造成养殖水体上层水温高、底层水温低,从而导致水体上下水流交换,导致池塘底部低溶氧水体和有机质被携带进入整个池塘水体,容易造成池塘瞬间缺氧和中毒。因此需要多观察、多测水,保持水体的稳定,防止水体的各项理化指标频繁的波动。要定期补碳和使用微生态制剂改良水质,分解池塘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如:益水宝 博田牌净水宝,可直泼亦可化水使用,一套管10亩水面,7-10天一次,坚持使用保持“藻靓水爽”优良养殖环境。

01
01.jpg
2
防缺氧

随着气温、水温的升高,塘底的温度也在升高,底部的有机质分解导致池塘底部产生厌氧区,尤其是在晚上虾蟹塘的水草和藻类不进行光合作用产氧反而进行呼吸耗氧,会消耗大量的溶解氧,因此日常晚间塘口管理必须做好防低氧的工作。要定期测量水体的溶解氧,发现虾蟹爬坡上草、鱼类浮头要及时的开启增氧机和增氧产品。

平常预防缺氧要定期使用氧化型底改,偿还底部的氧债,提高池塘底部的氧化还原电位,防止池塘底部厌氧有害菌大量繁殖。

3
做好病害防控

虾蟹疾病的爆发是病原微生物、螃蟹免疫能力、养殖生态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近期雨水多,有害细菌大量繁殖,一旦形成池塘当中的优势菌群,它们将会感染水产动物,导致病害的发生,如:肝胰腺病变、肠炎、甲壳溃疡、脱壳不遂等,严重会直接造成死亡。气压低、阴天以及下雨时池塘水温都会变化,注意及时抗应激,防止因为天气不稳定带来的影响。

02
002.png

螃蟹肝胰腺病变


虾蟹塘建议定期内服甘常健,保护肝肠健康。虾蟹养殖前期每袋拌20公斤饲料;养殖中后期每袋拌40公斤。使用甘常健后增加钙、镁及微量元素补充频率并保持良好水质,能显著促进虾蟹生长。同时能预防鱼虾蟹肠炎,能有效改善白对虾空肠、空胃、白便、拖便等现象;改善螃蟹肝胰腺病变,促进水产动物肝胰脏器官发育、强化肝胰脏功能,提高成活率。

4
水位调节

当平均水温超过28度时,应开始增加水深,避免池底温度过高,每次加水最好不超过原来水位的1/3,缓慢加水至高水位。高温季节,适宜的最高水位可保持在1.2米~1.5米之间;南方地区养殖辽蟹的,因辽蟹不太适应酷热的养殖环境,水位还应加深,最好在1.5-2米左右。需要换水的换水时间不能在中午正热时进行,一般在早、晚天气凉爽时换水。当水温超过30℃时,可每2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以不宜过多,切不可换入蓝藻水和被污染水。

5
水草养护

有经验的蟹农都知道这句话:“蟹大小、看水草”。水草在河蟹养殖中能起到哪些作用呢?

(1)优质的水草能为螃蟹提供安全的栖息、蜕壳场所;

(2)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大量氧气(水草过密夜间也会大量耗氧);

(3)提供绿色天然饵料;

(4)净化水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控制吸收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含量等)

03
003.png

使用后水草新叶萌发,挂脏减少,白根多而粗壮

所以,水草管理是河蟹养殖非常重要的一环。在高温来临之前,为防止水草上浮腐烂,割去草头20~35cm左右,保持草头在水面下20~35cm。这里养殖户们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一次性割完全塘草头,可分2-3次割完,每次割5~8米后再间隔5~6米,等前一次割掉的水草生长正常后再进行第二次割草头。

割完草头后为了快速恢复水草活力,可补充生根肥(如:益水宝),促进水草壮根和快速生长。割完的草头和断草一定要及时捞出,防止断草腐烂污染水质,引起水草不长,萎缩。

相关推荐

{{ item.title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