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推送 > 水产养殖

珍珠是怎么养成的?

所谓“掌上明珠”、“献珠求媚”指的就是珍珠,珍珠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其不仅是华贵的装饰品,还是重要药材,药用价值也较高。

 1.jpg

“明月之珠出于江海,藏于蚌中”,由于珍珠是利用蚌类的培育而成的,养珠业俗称“金库”,发展养珠业也大有可为、前景广阔!

 

一、珍珠怎么形成的?

珍珠是贝类外套膜的一部分细胞由于某种原因,在贝类体内形成珍珠囊并分泌类似贝壳的物质,围绕一个共同的核心沉积而成的圆球形或其他形状的物体。

 

天然珍珠的形成:珍珠蚌外套膜上皮细胞受到刺激时,迅速分裂增殖,逐渐包围刺激源,形成珍珠囊,并以刺激源为中心,一层复一层地分泌珍珠质而产生珍珠。在自然条件下,沙粒、虫卵等外来物的入侵,给珍珠质分泌组织以有效的刺激,促使该组织增殖形成珍珠囊,最终生成珍珠。 

2.jpg

人工养殖珍珠是指从珍珠蚌外套膜切取小片,移植到其他珍珠蚌的组织中,被移植的外套膜小片形成珍珠囊,分泌珍珠质而形成无核珍珠。在移植外套膜小片的同时植入用蚌壳或其他的珠核,珠核被包围后形成珍珠囊,再分泌珍珠质形成有核珍珠。

 

3.jpg

挑选育珠蚌、育珠手术、育珠蚌养殖是人工珍珠养殖的关键操作,在此重点为大家介绍育珠蚌的养殖环节。

 

 

二、珍珠蚌的选取及培育

在我国现有100余种淡水蚌中,能用于珍珠养殖的主要是三角帆蚌,褶纹冠蚌,无齿蚌,其中三角帆蚌是目前养殖生产最多,养殖效益最好的品种。

 

4.jpg

蚌属于软体动物,瓣鳃纲、古异齿亚纲、真瓣鳃目、蚌科。三角帆蚌喜栖于水质清洁、pH值7-8、有微流水、沙泥底质的水域中。生长适宜水温为15-35℃,繁殖最适水温18-28℃,水温高于35℃生长受阻,低于10℃即进入半冬眠状态。对低溶氧适应下限为3毫克/升。

 

蚌通常以水中细菌、浮游植物、原生动物、轮虫、小型枝角类、小型桡足类和有机碎屑为食。河蚌靠鳃上纤毛摆动而形成水流,经鳃过滤而获得食物。

 

三角帆蚌在水温达18℃时(4月中下旬),性腺开始成熟,5-6月怀卵,排钩介幼虫。怀卵量40-50万粒/只,繁殖季节排钩介幼虫5-8次,在人工养殖蚌时,可多次采集钩介幼虫。蚌虽然怀卵量高,但由于变态发育复杂,培育成钩介幼虫的成活率只有10%左右。钩介幼虫离开母体后,遇鱼即以足丝及壳钩附着在鱼鳃及鱼体上,暂时营寄生生活。幼虫靠吸收鱼体的营养而发育变态,最后破囊而落入水底营自由的底栖生活。幼蚌出现了成体所具的胃、闭壳肌、肠管、斧足等器官,形态上已具蚌形。钩介幼虫所特有的足丝和钩均消失。

 

1. 亲蚌选择

亲蚌最好4-5龄、产过卵的。蚌形端正,壳色光亮,壳质厚实,珍珠层色泽光彩美丽,蚌体健壮丰满,外鳃完整无伤,喷水有力,闭壳力强。雌雄性比为1∶1或2∶1,亲蚌最好分别来自不同水系,以免近亲繁殖。

 

性成熟成时,雄蚌的性腺呈白色,用针刺后有白色浆液流出;雌蚌性腺呈黄色,用针刺后有颗粒状物流出;雌蚌两壳比较臌突,壳宽较大,后缘较圆钝,外鳃鳃丝间距较密;雄蚌壳宽较小,后端略尖,外鳃鳃丝间距较疏。雄蚌鳃丝间距为雌蚌鳃丝间距的2-3倍。

 

2. 人工采苗

受精卵在雌蚌的外鳃腔发育成钩介幼虫后,必须寄生在鱼类的鳃丝或鳍条上,吸收营养,完成变态。人工采苗就是人为地使钩介幼虫寄生于鱼体,一般每尾鱼寄生钩介幼虫150-200只。

 

寄生鱼要求性情温和,游泳缓慢,否则会使钩介幼虫过早脱落而不能完成变态;体质要求健壮,无病无伤,鳍条完整无损,否则钩介幼虫尚未完成变态寄生鱼就死亡。通常选黄颡鱼和花鲢为寄生鱼,暂养期间尽量保持环境安静,使鱼不受干扰,暂养期间每日适量投喂饵料,花鲢以施肥培育天然饵料水为主。

 

5.jpg

3. 稚蚌培育

从鱼体脱落下来的稚蚌长0.2-0.3厘米,呈白色透明体,斧足很长,纤毛不停地摆动,可前后运动。由于个体微小,生活能力差,因此与溶氧、水流、饲料、敌害生物等因素关系极为密切。所以必须加强管理和保护,才能保证稚蚌的存活和正常生长。

 

采集稚蚌的网箱由39目的聚乙烯网片组成,箱底铺上一层塑料薄膜,并在其上再铺上1厘米泥。网箱面积一般1-2平方米。网箱最好置于有微流水的水体中。将寄生鱼养于网箱中培养。每平方米放10厘米花鲢150尾或15-20厘米黄颡鱼30-40尾。培育期经常洗刷网箱上的附着物,以保证网箱内外水体交换。经10天左右培养钩介幼虫可自行脱落。此时将鱼捞出,并对稚蚌继续培育。稚蚌的放养密度每平方米1.0-1.5万只,经过50-60天培育,壳长达0.8-1.0厘米,即行分稀培养。

 

一般将体长1-9厘米的蚌称幼蚌;体长10厘米以上的蚌称成蚌。每平方米放养体长0.8-1.0厘米稚幼蚌300只左右(亩放养15-20万只),9月初小蚌可达7-9厘米,成活率可达95%以上,9月中旬即可进行珍珠插种。

 

4. 育珠手术

3-6月、9-12月为手术时间,适宜水温为10-30℃,最适为18-25℃,蚌的伤口愈合、珍珠囊的形成和珍珠质的分泌等都与水温有关,在30℃的水温范围内,水中浮游生物繁殖快,天然饵料丰富,蚌新陈代谢旺盛,分泌珍珠质机能强,伤口愈合快,植片5-7天就能形成珍珠囊,10天后就能分泌珍珠质。秋季及初冬(9月到12上旬),水温在15-25℃最为理想,是最佳手术季节。若幼蚌长不到手术规格,可延迟到次年3-6月进行手术,但插种手术一定要在6月底之前完成,超过6月长成2龄蚌,育珠效果将受到影响。

 

优质育珠蚌的标准:年龄小于2+龄,蚌壳体色鲜嫩,具油光,壳的颜色常为青褐色或油绿色或淡黑色;壳宽距大,蚌体厚与体长比小于1:4 (三角帆蚌),腹缘部软边明显;斧足肥壮和外套膜完整,蚌体受惊后两壳关闭迅速,喷水有力且远。

 

三、育珠蚌的养殖

1. 吊养

育珠蚌养殖方式主要有吊养和笼养。吊养方法有单个吊养和串养在一根线上吊养两只蚌以上。笼养数量依笼(网笼、网夹)的大小而定,一般以每只蚌都能接触笼底为适宜。育珠蚌一般亩养殖池塘为800-1200只,养殖密度具体视水质肥度、水体流动、水体深度等理化、生物因子及蚌体大小适量增减。

2. 混养

以育蚌珠养殖为主的池塘可以选择适宜品种实行鱼蚌混养,充分利用池塘资源,提升经济效益。但要注意以养殖肉食性鱼类为主或者实行多次轮捕轮放的养殖模式不适宜混养育珠蚌,建议可以适量放养草鱼、鳊鱼、银鲫、黄颡鱼等及搭养少量花白鲢。

3. 水环境

育珠蚌生活在水中,水环境不仅决定育珠蚌能否生存和生长,而且直接影响到养殖珍珠的产量和质量,水质管理至关重要。

 

养殖水面:单个养殖水面10-20亩为宜,面积太小,水质环境波动大、稳定性差,影响育珠蚌的生长;面积太大,水质管理难以操作;水深2-3米为宜,水深不足1米或超过5米则不宜养殖。

 

水流:一定流速的水流对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的培育十分有利:流水能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饵料生物补充快,保证育珠蚌的营养需要;育珠蚌的残饵粪便能得到及时清除,避免水质污染,提高珍珠的质量。实际生产中可以使用水车式增氧机带动养殖水体流动。

 

无机盐、矿物质的补充:河蚌的生长和珍珠质的分泌离不开无机盐类,外对钙、镁、硅、锰、铁,以及铜、锌、铝、银、金、钒、铜、镧、硒、钇等元素有特定需求,其中钙是育珠蚌贝壳和珍珠的主要成分(高达40%),因此对钙的需求量较大,一般要在10mg/L 以上;硅是硅藻生长必需的元素,其含量达硅藻无机物干重的60%,硅藻是鱼和贝类的良好饵料,因此水中硅的含量对珍珠养殖也很重要。

 

生物饵料培育:饵料生物是育珠蚌生活和生长的核心要素,水体中饵料生物是否充足是决定育珠蚌生长快慢,育珠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育珠蚌主要饵料生物是浮游植物(占比80%)、浮游动物、有机碎屑及部分原生动物(占比20%),浮游植物以隐藻、硅藻、甲藻、金藻和绿球藻等为主,浮游动物主要以轮虫、桡足类和枝角类等为主,育珠蚌行动迟缓,缺乏主动摄食能力,只能靠其鳃和唇瓣上的纤毛摆动形成水流,饵料生物随水不断从进水孔进入,从而过滤摄食。

 

珍珠养殖首选

6.jpg

蛏贝宝专门针对珍珠蚌等滤食类生物的生长特性、营养需求,利用现代生物发酵技术研制而成,具有培育饵料 、补矿增质、补碳培菌、稳水调水的效果,是一种良好的生物饵料型肥水产品。

 

蛏贝宝富含高活性碳源、氨基酸、生化黄腐酸、活性生物酶、硅酸盐、矿质元素、螯合态中微量元素、酵母蛋白、酵母次生代谢产物、酵母多糖等。

育饵:能定向培养硅藻、绿藻门中单细胞藻类,及轮虫、枝角类等浮游动物为主的天然生物饵料,促进滤食类生物快速生长;

补矿:富含钙、镁、硒等矿物质,促进珍珠蚌的生长,增强珍珠的光泽和重量;

补碳:富含有机碳源,促进养殖水体有益菌繁殖,形成“生物絮凝团”,降解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将其转化为浮游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提高池塘生产力;

稳水:定期使用本产品,能够促使水质稳定,降低由于水环境变化给养殖对象带来的应激反应,保障健康养殖。


相关推荐

{{ item.title }}

阅读全文